- 漆国栋;漆伟;江琼;杨琴;杜岵骏;
目的:比较两种培养基对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以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方法:分离SD新生鼠大脑皮层细胞后,设立对照组采用Neural basal+B-27培养与实验组采用DMEM/F12+B-27+EGF+bFGF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细胞形态。选取各组第三代细胞,用CCK-8统计细胞早期增殖情况,免疫荧光统计传代期神经球数量。结果:形态学结果表明,相较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形态更接近典型神经球。CCK-8结果表明,细胞增殖早期,实验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计数结果表明,细胞传代期,实验组神经球数量与平均直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DMEM/F12+B-27+EGF+bFGF培养基相较Neural basal+B-27培养基更能促进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2020年07期 v.33 1037-1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刘洁;彭微;刘怀;徐筱红;李媛彬;罗庚求;
目的:探讨miR-21作用于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与结肠癌化疗疗效关系。方法:荧光定量PCR测定结肠癌组织中的miR-21、免疫组化检测PTEN的表达,化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估;培养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组(对照组)、转染miR-21抑制剂抑制组以及化疗耐药组,qRT-PCR检测细胞miR-2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TEN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iR-2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TEN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减低(P<0.05),并且miR-21与PTEN的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对患者进行化疗后疗效评估,发现化疗前组织miR-21的表达在(CR+PR)组的表达量低于(PD+SD)组,而PTEN的表达在(CR+PR)组的表达量高于(PD+SD)组(P<0.05);三组细胞比较后发现各组细胞miR-21、PTEN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率都存在差异(P<0.001)。结论:PTEN可作为miR-21调控的靶基因之一参与细胞的耐药过程,提示联合检测结肠癌中miR-21和PTEN可成为有效的辅助预测化疗疗效的敏感指标。
2020年07期 v.33 1040-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郭雪冉;卫武;仲飞;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对胆管癌(CCA)预后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 EMBASE、Medline中PD-L1表达与CCA相关研究的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提取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患者总生存率(OS),分别以比值比(OR)、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检验效应量和检验水准,共纳入7项队列研究中的854例CCA患者。结果:PD-L1阳性表达与较差的OS(HR=1.61,95%CI:1.00~2.59,P=0.05)显著相关,亚组分析发现肝外胆管癌(ECCA)中PD-L1表达与OS有显著的相关性(HR=2.08,95%CI:1.28~3.38,P=0.003)。且PD-L1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有关(OR=2.33,95%CI:1.28~4.22,P=0.005)。结论:本文Meta分析表明PD-L1可能是CCA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具有预测PD-1/PD-L1抑制剂反应性的潜力。
2020年07期 v.33 1043-1046+1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董晶晶;刘富岗;郝鹏飞;
目的:探索瓜子金不同萃取部位在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LO2)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LO2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模型,利用酶标仪比色法考察不同萃取部位对LO2细胞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考察不同萃取部位对HMG-COA还原酶、SREBP-2、LXR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二氯甲烷部位(Ⅱ)和正丁醇部位(Ⅲ)能显著降低LO2细胞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进一步的Western-Blot结果表明,在高胆固醇模型中,Ⅱ部位和Ⅲ部位均可显著降低细胞中HMG-COA还原酶蛋白的表达,Ⅱ部位对SREBP-2蛋白和LXRa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Ⅲ部位则表现出降低SREBP-2而升高LXRa的作用;在高甘油三酯模型中,Ⅱ部位和Ⅲ部位均对HMG-COA无影响,但均可降低SREBP-2的表达,另Ⅱ部位降低LXRa的表达呈显著性差异。结论:瓜子金二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可干预LO2细胞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代谢,并且可能是通过调节SREBP-2/HMG-COA/LXRa的表达而实现的。
2020年07期 v.33 1047-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陈师;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状态下对体外循环(CPB)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接受深低温停循环状态下行体外循环主动脉弓置换术,观察组在主动脉阻断前至开放前期间将乌司他丁(2万IU/kg)加入体外循环机中,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肺功能和炎性指标,并统计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和C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D-D、SAA、hs-CRP和TNF-α数值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术后各项炎性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气道阻力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静态肺顺应性、动态肺顺应性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值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术后气道阻力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动、静态肺顺应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降低DHCA状态下CPB患者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肺功能损伤,并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2020年07期 v.33 1051-1053+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颜伟健;胡杨青;张驰;李君科;王兴健;钟春花;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肝素和尿激酶封管液对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留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8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浓度为50mg/ml纯肝素、浓度为33.3mg/ml肝素、浓度为25 000U/ml尿激酶、浓度为10 000U/ml尿激酶四组,比较四组在第3、6、9、12个月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将发生导管功能不良的患者应用"尿激酶30万U静脉滴注"通畅后分为服用"华法林""拜阿司匹林"二组,比较二组第3、6、9、12个月导管通畅情况。结果:各组在第3、6、9、12个月时间点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导管功能不良,经尿激酶溶栓再通后,用浓度为33.3mg/ml肝素封管,"华法林"和"拜阿司匹林"二组在第3、6、9、12个月时间点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肝素与尿激酶封管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别,均可有效预防导管血栓;导管溶栓再通后,可不需要服用华法林抗凝来预防血栓形成。
2020年07期 v.33 1054-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陈康海;龚高全;钱朱萍;周建伟;石建国;葛婷;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PTCD路径获取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19年3月回顾分析36例经PTCD路径活检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病史资料,36例患者均接受PTCD治疗,引流术后2周或计划植入支架之前经PTCD路径行钳夹或毛刷活检。结果:36例中30例获得活检病理诊断,28例获得阳性病理诊断。36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胆心反射,予阿托品对症治疗好转,余患者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总胆红素下降后行外科手术,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经PTCD路径活检获取病理诊断是安全、微创、有效、便捷,且具有较高的阳性率。
2020年07期 v.33 1057-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黄锦成;
目的:对本院收治35岁以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纳入本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46例中老年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至少5年或至死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估辅助治疗和病理学特征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术后辅助治疗对于患者生存率优于术前辅助治疗;在宫颈癌细胞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具有转移性癌症的淋巴结、肌层浸润的深度中,具有淋巴结转移或宫旁浸润的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未转移和未浸润的(P<0.05);COX回归模型表明临床分期、是否宫旁浸润、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患者病理学特征包括淋巴结转移和宫旁浸润程度与其生存率息息相关,提示宫颈癌的治疗应注重早发现,早治疗。
2020年07期 v.33 1060-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吴华;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通脉汤对其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益气通脉汤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IFN-γ、ET-1、LVESD、LVEDD水平均比对照组低,NO、LVEF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通脉汤治疗后,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恢复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效果显著。
2020年07期 v.33 1082-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高倩;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贝那普利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CHF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环磷腺苷葡胺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各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LVEF及LVFS高于对照组,而血清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结合贝那普利可改善CHF患者血清BNP水平及心功能,疗效确切。
2020年07期 v.33 1084-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任小帅;
目的:对比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时同期或择期对多支病变血管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117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同期组59例行PCI术同期对多支非梗死血管进行干预,择期组58例于住院期间行一次及以上非梗死血管介入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同期组住院时间及费用、造影剂用量和支架置入数均少于择期组,1年末LVEF水平较择期组高(P<0.05),两组MACE及LVED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EMI患者行直接PCI对梗死及非梗死相关血管进行同期疏通,较择期完成血运重建减少造影剂和支架置入数量,改善其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其费用。
2020年07期 v.33 1085-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林鸿;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中选择40例进行观察,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开窗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微创置管引流术,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明智力状态评分(MMSE)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NIHSS评分与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炎性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也能控制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087-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王玉庭;
目的:观察合并多发伤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后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99例合并多发伤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积极性液体复苏,观察组50例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T、TT、APTT、D-二聚体、MAP水平及血压波幅均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更为有效地纠正合并多发伤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休克状况,改善凝血功能及预后。
2020年07期 v.33 1088-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杨大伟;孙文涛;
目的:探讨充分减压法开颅手术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去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实施充分减压法开颅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4个月,观察组良好34例(45.3%)、中残25例(33.3%)、重残7例(9.3%)、植物生存3例(4.0%)、死亡6例(8.0%);优于对照组的良好22例(37.3%)、中残18例(24.0%)、重残12例(16.0%)、植物生存7例(9.3%)、死亡16例(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GO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的GOS评分为(15.6±2.4)分,高于对照组的(12.8±2.1)分,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取充分减压法开颅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充分降低颅内高压,相比于常规大骨瓣开颅术,具有较少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值得大力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090-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吴涛;
目的:探讨涤痰化瘀理神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涤痰化瘀理神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PANSS量表评分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和PANS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和PAN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8.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痰化瘀理神汤能够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复并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092-1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王科壹;符关浩;王梅;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DM)患者细胞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志愿受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进行降糖基础治疗(包括饮食及运动疗法),试验组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细胞内皮功能(NO、ET-1)及炎症因子(IL-1β)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NO、ET-1、IL-1β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有效改善DM患者细胞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延缓并发症发生。
2020年07期 v.33 1093-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李雪;
目的:探讨格列齐特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钾离子通道表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本院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格列齐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钾离子通道表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KV1.3mRNA的表达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齐特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钾离子通道表达水平,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同时对患者心肌无明显损伤,安全有效。
2020年07期 v.33 1095-1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梁晓忠;姜仁早;陈展望;郭育强;
目的:对比艾贝尔猪尾巴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管在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收集医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60例胸腔积液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心静脉管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艾贝尔猪尾巴管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积液的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且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和总引流量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中心静脉管相比,艾贝尔猪尾巴管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较好,操作更简单,缩短积液吸收的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020年07期 v.33 1096-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陈俊镁;
目的:探讨分析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联合激素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情况[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咳嗽、呼吸困难、哮鸣音)、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中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联合激素布地奈德治疗哮喘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0年07期 v.33 1098-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徐小达;朴善英;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标准剂量间歇给药与大剂量持续给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1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大剂量持续给药治疗,观察组采取埃索美拉唑标准剂量间歇给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间隙给药的治疗方式可获得与大剂量给药相同的治疗效果,还可有效节省治疗费用,对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有重要帮助,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100-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 ] - 胡丽萍;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8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与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2个月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各出现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4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活动性炎症,促进溃疡病灶愈合,且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101-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王振华;
目的:分析肝胃郁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应用疏肝行气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后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93例肝胃郁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四联疗法,观察组47例增加调肝通腑汤煎服,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G-17、PGⅡ、PGⅠ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肝通腑汤联合四联疗法能够有效调节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G-17、PGⅡ、PGⅠ水平,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安全性高。
2020年07期 v.33 1103-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黄国珅;
目的:总结分析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保肝治疗的同时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AST、ALT、ALP、TBil、r-G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后的LN、IV-C、H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满意,可以更好地改善肝损伤,值得推广使用。
2020年07期 v.33 1104-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庞朝勋;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祛浊泄毒汤联合结肠透析治疗后效果。方法:将我院10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5例予祛浊泄毒汤联合结肠透析,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BUN、Scr、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浊泄毒汤联合结肠透析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症状体征,促进肾功能恢复。
2020年07期 v.33 1106-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林毓君;
目的:探讨采取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疗法治疗重症肾衰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采取常规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实验组则使用CRRT治疗,两组均进行7~14d的治疗,治疗前后均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肾功能指标变化进行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MAP、CI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H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是实验组指标水平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针对重症急性肾衰竭,采取CRRT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107-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郭瑞;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2月—2018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0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4例NS患者中共发生感染58例,发生率为28.43%,分组后感染组58例,非感染组146例。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平均动脉压、白介素-6、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免疫抑制剂疗程、感染时激素用量以及治疗方案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和免疫抑制剂疗程>2个月是影响NS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下以及免疫抑制剂疗程超过2个月的NS患者并发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
2020年07期 v.33 1109-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 蔡常青;李洪春;王利民;黄远莲;
目的:总结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术治疗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开展37例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前臂移植术,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检测手术前后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的变化。结果:37位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1位患者出现甲状旁腺移植未存活,甲状旁腺素明显低于正常值;患者术后SF-36量表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在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确切,甲状旁腺素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020年07期 v.33 11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 ] - 王昌然;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头颈部浅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采取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观察疾病控制情况、生存状况、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56例患者中,CR 42例(75.00%),PR 10例(17.86%),SD 4例(7.14%),ORR 52例(92.86%),DCR 56例(100.00%)。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56例患者中,中位总生存期为26.55个月[95%CI(22.54~31.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5.88个月[95%CI(13.25~20.67)],患者随访1年后,其术后1年总生存率为96.43%(54/56),术后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2.14%(46/56)。56例患者中,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共发生54例,均为轻度皮肤损伤。5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管栓塞、血管破裂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头颈部浅表恶性肿瘤患者,采取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应用价值较高,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020年07期 v.33 1113-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张娇波;程玉舟;索林杰;陈玮;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药物对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因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入院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其中药物组41例采用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42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凝血功能及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2020年07期 v.33 1114-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周文魁;
目的:观察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直接前方入路(DAA)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89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组,对照组44例应用后外侧入路术式,观察组45例应用直接前方入路术式,对比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VAS评分、术后3d肌酸激酶、CRP、IL-6、血沉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引流量、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能够有效抑制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创伤炎症反应,减轻术后疼痛,安全性高。
2020年07期 v.33 1116-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杨耀华;
目的:探讨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实施椎间孔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日常生活障碍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v Index,NDI)]及融合节段曲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DI、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融合节段曲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日常生活障碍程度和融合节段曲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2020年07期 v.33 1117-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 尹晓旭;
目的:探究Narcotrend监测下大剂量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诱导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髋关节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丙泊酚诱导,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诱导,通过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及用量、苏醒时间以及谵妄发生率。结果:T0和T3时间点,两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时间点,HR、MAP均高于T0时间点,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间点,两组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时间点,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均低于T0时间点,并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知晓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rcotrend监测下,大剂量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诱导的全凭静脉麻醉应用在老年髋关节手术麻醉中,可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119-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 廖君屯;
目的:对比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3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7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B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结石排尽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结石直径≤1cm、结石直径>1.0cm)较B组显著缩短,术后3个月结石直径>1.0cm A组结石排尽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结石直径≤1.0cm两组结石排尽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直径≤1.0cm的输尿管结石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减小创伤,而结石直径>1cm则优先考虑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结石排尽有效率。
2020年07期 v.33 1121-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李淑慧;
目的:探究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利多卡因皮损内注射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116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糠酸莫米松乳膏+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湿疹严重程度、皮肤生理功能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ASI、TEWL水平较对照组低,WCSC、SC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利多卡因皮损内注射治疗慢性湿疹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减轻患者湿疹程度,改善皮肤生理功能,降低复发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0年07期 v.33 1123-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凌小红;
目的:探讨予以带状疱疹患者加巴喷丁胶囊结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入院后均给予两组患者实施抗病毒与神经营养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患者使用小剂量泼尼松,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对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经治疗2周及4周,两组疼痛评分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但具体的评分降低幅度上研究组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带状疱疹,采取加巴喷丁胶囊+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及改善患者神经痛,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125-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潘美霞;张运来;
目的:探讨调肝定眩汤对梅尼埃病眩晕患者症状及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银杏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调肝定眩汤治疗。观察症状改善情况、椎动脉血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DHI评分、THI评分对比无明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DHI评分、TH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LVA、RVA血流情况对比无明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LVA、RVA血流速度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梅尼埃病眩晕患者,采取调肝定眩汤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椎动脉血流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2020年07期 v.33 1127-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陈文飞;
目的:探究牙周辅助加速成骨(PAOO)技术应用于正畸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牙齿错■畸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0)、参照组(n=30),参照组采取常规牙牵引正畸治疗,研究组采取PAOO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牙间隙关闭时间、牙齿排齐时间、不同时间段角化龈宽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73.33%(P<0.05);研究组牙间隙关闭时间、牙齿排齐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3d、1个月、3个月两组角化龈宽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角化龈宽度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PAOO技术应用于正畸治疗能明显缩短牙间隙关闭时间及牙齿排齐时间,且有助于牙周炎改善,损伤较小。
2020年07期 v.33 1128-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李晓云;
目的:探究西瓜霜喷剂联合甲硝唑对老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8例老年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瓜霜喷剂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西瓜霜喷剂联合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瓜霜喷剂联合甲硝唑对老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2020年07期 v.33 1130-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 ]
- 朱秀梅;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IMRT)联合后装治疗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后装治疗,观察组给予IMRT联合后装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相比于对照组的82.22%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血象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1年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患者治疗中应用IMRT联合后装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132-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李艳华;孔晨祥;张新吉;
目的:探讨内生颈管型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经我院手术治疗的108例内生颈管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死亡22例(预后不良组),存活86例(预后良好组)。两组在病理类型、术后肿瘤直径、术前肿瘤直径以及是否侵入宫旁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鳞癌、术后肿瘤直径>4cm、术前肿瘤直径>4cm以及有宫旁入侵的患者明显增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肿瘤直径>4cm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内生颈管型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患者大多为鳞癌并伴有宫旁入侵,且术前或术后肿瘤直径>4cm,其中术后肿瘤直径>4cm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年07期 v.33 113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颜慧;彭丽秀;
目的:探讨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保守性手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及小剂量雌激素反向添加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中、重度EM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保守性手术后采用GnRH-a治疗;观察组45例,保守性手术后采用GnRH-a联合小剂量雌激素反向添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绝经症状严重程度(Kupperman评分)、疼痛程度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症状评分(1.65±0.35)分低于对照组的(2.34±0.36)分,Kupperman评分(6.15±0.65)分低于对照组的(11.75±1.48)分,术后2年EMs复发率2.22%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EMs患者保守性手术后应用GnRH-a联合小剂量雌激素反向添加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避免增加复发风险,值得应用。
2020年07期 v.33 1135-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杨柳;
目的:探讨溴隐亭联合促性腺激素(HCG)对高泌乳素血症(HPRL)所致不孕不育妇女患者妊娠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8例HPRL所致不孕不育妇女患者,按密封信封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溴隐亭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溴隐亭+HCG治疗,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激素[泌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排卵率、妊娠成功率、流产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PR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SH、LH、E_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排卵率、妊娠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隐亭联合HCG对HPRL所致不孕不育妇女患者疗效明确,可有效降低血清PRL水平,升高FSH、LH、E_2水平,改善排卵功能,提升妊娠成功率,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0年07期 v.33 1137-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王腊梅;王慧丹;
目的:观察三伏贴对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痛经的患者按就诊日期随机分为三组,组1患者52例,采用三伏贴法;组2患者43例,采用穴位贴敷法,组3患者46例,采用口服乌鸡白凤丸法。观察比较三组疗效及NRS评分。结果:三组总有效率比较:组1(92.31%)>组2(79.07%)>组3(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NR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RS评分三组比较,组1<组2<组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优于穴位贴敷法及口服乌鸡白凤丸法,符合中医"人与自然统一"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139-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张晓微;
目的:探讨进行羊膜腔灌注术对羊水过少产妇胎儿脐血流和大脑中动脉参数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400例羊水过少妊娠产妇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00)与研究组(n=200)。对照组予以传统补液法治疗,研究组予以羊膜腔灌注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产妇羊水指数(AI)、胎儿脐血流参数、大脑中动脉峰值的流速(MCA-PSV)变化及产妇妊娠结局变化。结果:研究组产妇均完成羊膜腔灌注术治疗,产妇羊膜腔灌注的林格氏液量为(272.3±43.3)ml。对比分析产妇羊膜腔灌注术治疗前后指标变化发现,进行羊膜腔灌注术治疗后产妇AI相比灌注前、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进行羊膜腔灌注术治疗后胎儿脐血流S/D与RI指标水平相比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进行羊膜腔灌注术治疗后胎儿MCA-PSV相比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阴道分娩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研究组新生儿窘迫、新生儿肺部发育不全及新生儿畸形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内羊水过少产妇予以羊膜腔灌注治疗可补充羊水,并降低胎儿脐血管的阻力,羊水量对胎儿MCA-PSV水平无明显影响,羊膜腔灌注治疗对于改善羊水过少产妇与胎儿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07期 v.33 1140-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梁润仪;李柱;
目的:探究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子宫收缩药物联合子宫按摩止血,观察组行子宫B-Lynch缝合术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4.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体温≥38.5℃比例、宫内感染或子宫切口感染率、产后恶露排出时间、继发性贫血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B-Lynch缝合术的应用,对预防剖宫产后大出血的效果明显,可促进产妇预后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2020年07期 v.33 1142-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黄国玲;陈红兵;
目的:对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在小儿癫痫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及其用药可靠性进行观察。方法: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所收治的120例小儿癫痫患者分成参照组与联合组。参照组采取奥卡西平治疗;联合组采取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0%)比参照组(78.3%)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212,P<0.05);联合组治疗后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8.3%)高于参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1,P<0.05);联合组治疗后PIQ、VIQ、FIQ评分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参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低于参照组(3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9.090,P<0.05)。结论:对癫痫患儿予以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且能改善患儿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14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 李新华;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7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S100B蛋白(S100B)及血清肌酸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NBNA评分升高,S100B、CK-BB水平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减轻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146-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 ] - 江顺隆;
目的:观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斜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7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由患者家属选择手术方式并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传统腹股沟斜疝疝囊结扎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各项围术期指标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VAS评分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发率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能快速缓解患儿症状,手术出血少、微创,术后短时间即可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147-1148+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张平;
目的:探讨对早期胃癌应用高清放大胃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ME-NBI)及靛胭脂染色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行普通胃镜检查疑似为早期胃癌的6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所有患者均采取ME-NBI及靛胭脂染色诊断,比较其同普通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结果:本组64例患者经病理检查28例为早期胃癌,经普通内镜检出16例,经ME-NBI及靛胭脂染色检出26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胃镜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分别为57.14%、86.11%、13.89%、42.86%,ME-NBI及靛胭脂染色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分别为92.86%、97.22%、2.78%、7.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应用ME-NBI及靛胭脂染色的方式可提高内镜下诊断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值得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152-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刘彬;
目的:探究经阴道B超检查对宫颈浸润癌患者病理分期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宫颈浸润癌患者52例,均行经阴道B超检查、经腹部B超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经阴道B超检查、经腹部B超检查病理分期符合率及浸润深度符合率。结果:经阴道B超检查病理分期符合率92.31%高于经腹部B超检查的69.23%,且Kappa指数大于经腹部B超检查(P<0.05);经阴道B超检查浸润深度符合率96.15%高于经腹部B超检查的71.15%,且Kappa指数大于经腹部B超检查(P<0.05)。结论:经阴道B超检查应用于宫颈浸润癌患者,可提高病理分期符合率、浸润深度符合率,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2020年07期 v.33 1153-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张睿;
目的:分析小儿肝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本院10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小儿肝母细胞瘤的患儿的临床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肿瘤位于肝右叶64例,肝左叶13例,同时累及肝左叶和肝右叶23例;病理结果显示100例确诊为肝母细胞瘤患儿中胚胎型17例、混合型43例、胎儿型29例、间变小细胞型11例。MRI诊断显示定位均与手术所见完全相符,肿块表现为类圆形50例,分叶状30例,肿瘤T_1WI表现为低信号67例,肿瘤T_2WI表现为高信号60例,15例患儿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周围呈晕环状强化。结论:MRI具有无辐射、无创性,对患儿伤害小,同时可明确诊断肿瘤部位、大小等,可为临床诊治肝母细胞瘤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2020年07期 v.33 1155-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林朝;李海彬;
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联合GRACE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接诊的3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病变情况又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按照GRACE评分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血液标本,对比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和GRACE评分。结果: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其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GRACE评分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病变数越多,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和GRACE评分越高(P<0.05)。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以低危组水平最低,其次为中危组,高危组最高,依次递增(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GRACE评分与健康人相比均明显升高,且病情越严重三项指标的分值越高,临床可联合三项指标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情严重程度。
2020年07期 v.33 1157-1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 袁晓林;
目的:探究血清抗皮动蛋白(cortactin)、乙酰胆碱受体(AChR-Ab)、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Ab)抗体检测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MG患者78例为MG组,其中胸腺病变的有52例(胸腺组),非胸腺病变的为26例(非胸腺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ortactin、AChR-Ab及MuSK-Ab的表达水平;评估血清cortactin、AChR-Ab及MuSK-Ab抗体检测对MG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MG组cortactin、AChR-Ab、MuSK-Ab的阳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胸腺组cortactin、AChR-Ab的阳性表达均高于非胸腺组(P<0.05);且cortactin、AChR-Ab、MuSK-Ab的阳性表达与MG的病理类型及Osserman分型有关(P<0.05),与MG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无关(P>0.05)。结论:血清cortactin、AChR-Ab及MuSK-Ab的水平与MG关系显著,且AChR-Ab抗体对MG具有其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0年07期 v.33 1159-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祁麟;王莉莎;李红;王熙;李聪;杨翠;
目的:分析早发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生长因子(PIGF)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早期子痫前期患者临床资料,将当日血浆PIGF的水平>12pg/ml的42例患者纳入高水平组,将当日血浆PIGF水平≤12pg/ml的46例患者纳入低水平组。对比两组患者围生结局及新生儿相关情况。结果:与高水平组比较,低水平组分娩孕周短,羊水过少、小于胎龄儿及羊水粪染发生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水平组对比,低水平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轻,1min内Apgar评分较低,NICU住院时间较长,乳酸水平较高,碱剩余、血钙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测定早发子痫前期患者的PIGF水平,能够据此预测围生期结局情况,对于胎盘生长因子水平较低患者,出现不良结局的可能性较大,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应加强干预。
2020年07期 v.33 1161-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周乐莲;
目的:对育龄妇女产前TORCH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某地区2 000例育龄期妇女作为观察对象,对育龄期妇女展开调查(生活史、年龄、居住地),并对其进行产前TORCH检测,对比不同育龄妇女产前TORCH的检测结果,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检测,长期居住城市的育龄妇女产前TORCH筛查阳性率明显低于长期居住于农村的育龄妇女(P<0.05);20~30岁组的TORCH阳性率在所有年龄组中最高;RV的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CMV的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有动物接触史的育龄妇女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动物接触史的育龄妇女(P<0.05)。结论:长期居住于农村、年龄介于20~30岁以及具有动物接触史的育龄妇女为TORCH的易感群体,因此应加强该类女性的产前TORCH筛查,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2020年07期 v.33 1162-1163+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牛玉香;
目的:分析标准化沟通模式对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7例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选择常规口头交接模式,试验组34例选择标准化沟通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交接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估及交接双方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可缩短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转运时间,提高护理质量评估指标,提高护士满意度,减少交接问题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020年07期 v.33 1164-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魏静静;尚姗姗;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脑积水患儿作为观察样本,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调查问卷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治疗期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生感染、颅内血肿等严重并发症。(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期间,通过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2020年07期 v.33 1165-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王鑫鑫;
目的:讨论以循证医学为导向的预见性干预对慢性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治疗的103例慢性肝性脑病患者,采用掷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予常规肝性脑病临床干预,观察组52例予循证医学为导向的预见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干预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静脉血氨水平及数字连接试验A型(NCT-A)需要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目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循证医学为导向的预见性干预能够减少慢性肝性脑病患者的血氨生成,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干预依从性。
2020年07期 v.33 1167-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张慧媛;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护理中的开展价值。方法:选取本院ICU收治的78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
2020年07期 v.33 1168-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陈欣;
目的:探究人文护理关怀对肾结石手术患者健康知识及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抽选本院2017年2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肾结石手术治疗患者116例开展对比性临床观察,随机数字抽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8例。患者均对症接受肾结石手术,围手术期内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研究组接受人文护理关怀。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健康知识评分变化、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前,患者疾病知识、手术知识等健康知识测评得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各类健康知识评分、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均获得明显提升,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例数减少明显(P<0.05)。结论:肾结石手术护理中应用人文护理关怀,可在满足患者各项人文护理需求、提升护理质量基础上,改善手术预后,增加患者疾病、手术治疗相关知识认知,应用影响显著。
2020年07期 v.33 1170-1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王兴华;
目的:分析精氨酸联合谷氨酰胺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94例,经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氨酸联合谷氨酰胺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26%(2/47)低于对照组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氨酸联合谷氨酰胺肠内营养支持能显著缩短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2020年07期 v.33 1171-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炎媛;
目的:探究精准化护理干预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流体悬浮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4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7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烧伤及流体悬浮床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费用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精准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流体悬浮床治疗中,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
2020年07期 v.33 1173-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邵晓琪;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提高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辅助通气的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均给予鼻塞CPAP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39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9例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氧合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吸入氧浓度、呼吸末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塞CPAP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在此基础上加以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2020年07期 v.33 1174-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朱贵珍;
目的:探究无缝隙配合模式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急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A组32例,应用无缝隙配合模式,B组28例,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恢复速度,家长护理评价。结果:A组呼吸困难缓解耗时、心率恢复正常耗时、体温恢复正常耗时、肺部湿啰音消失耗时、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无缝隙配合模式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可加快患儿恢复速度、改善家长护理评价。
2020年07期 v.33 1176+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俞岑;汤钦;许佩玉;张玉仪;陈潘思;陈思;郭辰涛;杨小仙;
目的:了解无锡市家禽从业人员对H7N9禽流感知识知晓情况、个人防护现状以及疫苗接种情况,以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措施,提高家禽从业人员对H7N9禽流感的预防意识。方法:对禽类从业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禽流感知识认知水平调查问卷进行面谈式调查,使用Stata1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共调查全市禽类从业人员105名,H7N9禽流感传染源为甲型流感病毒知晓率为28.57%;调查对象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占45.71%。活禽市场从业人员每次都戴手套的概率要高于私人养殖户,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禽从业人员中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占45.71%,流感疫苗接种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场所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禽类从业人员需进一步加强禽流感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职业防护和提高疫苗接种率。
2020年07期 v.33 1177-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见军;
目的:了解城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为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人体检指标异常率86.6%,体检指标异常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血压、腹部B超、血脂、心电图、血糖、血常规、体质指数等。女性老年人体检指标异常率高于男性老年人;农村老年人体检指标异常率高于城区老年人;老年人体检指标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结论:老年人健康管理需利用社区综合资源和各级力量,长期跟踪监测和连续规范管理,落实全周期、全方位、全天候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措施,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020年07期 v.33 1179-1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季爱玲;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个性化人文关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7月就诊于我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中医联合个性化人文关怀护理,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评价患者心脏康复情况,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脏康复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联合组心脏康复指标均优于常规组,且对比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联合组护理后SF-36各项指标均高于常规组,且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中医特色护理联合个性化人文关怀,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助于心脏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可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2020年07期 v.33 1182-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 邓志威;陈玲;陈嵘峰;
目的:调查影响儿童哮喘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为提高哮喘防治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性流行病学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200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坚持正确用药、是否按计划复诊等因素分为依从性好(72例)和依从性差(128例)两组。在我院医疗信息系统中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病程、家族史、治疗方式等),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哮喘患儿及监护人依从性相关资料。结果:儿童哮喘治疗的依从性与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及治疗方式、居住环境、哮喘认知评分、药物安全认知、定期复诊咨询、监护人学历相关。其中,依从性差的患儿中,治疗方式为吸入布地奈德的比例较口服孟鲁司特的更大;患儿监护人的哮喘认知评分及药物安全认知与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结论:儿童哮喘治疗依从性受患儿及其监护人的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医生可结合患儿及监护人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监护人的哮喘认知及药物安全认知。
2020年07期 v.33 1183-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冯宏然;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有氧运动与常规康复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掷币法分组,对照组52例进行常规康复疗法,研究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有氧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心肺功能。结果:心肺功能方面相比,研究组患者VO_2peak、VEpeak、AT均较对照组高;日常活动能力方面相比,研究组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有氧运动与常规康复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其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及智力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荐。
2020年07期 v.33 1185-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陈真玉;
目的:探讨1+3+X新型中医护理模式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干预组患者给予1+3+X新型中医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康复疗效,分析其干预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或不适、最大步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应用1+3+X新型中医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康复效果显著,明显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2020年07期 v.33 1187-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马秀春;
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对宫颈癌高危人群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期间随诊的60例宫颈癌高危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互动式健康教育,比较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况与遵医行为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筛查意愿配合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率、按疗程治疗妇科疾病率、按时复查率等遵医行为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宫颈癌高危人群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升其宫颈癌筛查遵医依从性,进而降低宫颈癌发病率。
2020年07期 v.33 1189-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