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广交;李平;张博;钟晓芬;李琳;黄涌;林斌;黄志华;
目的:评价三维电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2例,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给予研究组Carto三维电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差异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电标测系统可对心脏三维结构清晰显示,对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良好指导作用,故值得推广使用。
2020年12期 v.33 1930-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贾美丽;
目的:观察双氢克尿噻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双氢克尿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心功能及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BNP比对照组低,LVEF、6min步行试验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氢克尿噻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较佳,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BNP水平。
2020年12期 v.33 1931-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陈泽海;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BNP及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均在入院后接受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患者使用硝酸甘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2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NP、CRP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是治疗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应用红花黄色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有效降低血清BNP、CRP指标水平,值得推广。
2020年12期 v.33 1933-1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王玉东;
目的:探究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和血清脑肽钠(BN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CO和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依那普利可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BNP水平。
2020年12期 v.33 1935-1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康春燕;魏秋华;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比索洛尔,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两组均治疗8周。统计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长)、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生活质量(SF-36)分值。结果:研究组疗程结束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SF-36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取比索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0年12期 v.33 1936-1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李竞艳;
目的:探讨美多芭联合电针、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6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使用康复训练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30例,使用康复训练联合美多芭及电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生活能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美多芭、电针、康复训练同时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中,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药物不良反应较少,生活质量改善,可应用。
2020年12期 v.33 1938-1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代可;袁鹏;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治疗和内科保守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CT监视下YL-1型1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微创穿刺治疗,对照组用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卡氏评分量表(KPS);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周和3个月时观察组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评分和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改善。
2020年12期 v.33 1940-1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张晓晓;
目的:观察阴虚血瘀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用活血养阴汤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心功能变化。方法:随机将我院97例阴虚血瘀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分组,对照组48例予西医治疗,观察组49例联合活血养阴汤,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SBP、DBP、IVST、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及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养阴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压水平,改善心功能。
2020年12期 v.33 1941-1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李倩;
目的:分析瑞格列奈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采用瑞格列奈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血压水平、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观察组FBG、2hPG、HbA1c、Scr、BUN、SUA、MALB、DBP、S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格列奈联合氨氯地平可有效改善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调节血压、血糖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2020年12期 v.33 1943-1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王潇潇;
目的:探究沙格列汀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我院T2DM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n=39)、对照组(n=38)。对照组以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试验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FPG、2hPG、GH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Homa-IR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T2DM能有效改善胰岛功能,调节血糖代谢,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020年12期 v.33 1945-1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胡小红;
目的:探讨结核丸辅助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结核和控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结核丸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1个月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改善率、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CD3、CD4、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1个月患者症状改善率、影像学改善率、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结核、控糖的同时联合结核丸辅助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可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加速患者病情的改善,且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
2020年12期 v.33 1946-1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李小玲;陈娟;
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对肺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就诊于本院的60例行肺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管理,研究组采取目标导向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术中输液量、术后脱机时间、术后1d液体正平衡量、氧合指数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输液量、术后脱机时间、术后1d液体正平衡量均比对照组低,氧合指数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可以减少肺切除术中输液量,缩短术后脱机时间,提高氧合指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2020年12期 v.33 1948-1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陈飞林;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对重症肺炎患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及症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8例,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7d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指标改善时间和治疗前后的CRP、D-D、PCT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CRP、D-D、PCT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D、CRP和PC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重症肺炎可有效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降低CRP、D-D、PCT水平,提升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2020年12期 v.33 1949-1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李艳艳;
目的:探讨分析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采用不同剂型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0例,其中采用单剂布地奈德液体剂型+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者30例为液体组,布地奈德气雾剂+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者30例为气雾组,单纯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各组血气指标、肺功能变化,并比较患者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有创机械通气率以及辅助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d后,气雾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以及动态顺应性均高于液体组和对照组(P<0.05),而PaCO_2低于液体组和对照组(P<0.05)。气雾组患者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有创机械通气率以及辅助通气时间均低于液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气雾剂型布地奈德持续喷入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提高临床疗效。
2020年12期 v.33 1951-1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周蓉;吴竟雄;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OSAHS合并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观察组采用BIPAP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酸碱度(pH)、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pO_2Low)、呼吸暂停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PaCO_2、PaO_2和pH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PaCO_2和p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HI和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低于本组治疗前,组间AHI和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OSAS合并COPD患者采用BIPAP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动脉血气相关指标和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及死亡率,且安全性高。
2020年12期 v.33 1953-1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宋瑞龙;
目的:探讨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应用厄贝沙坦对其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试验组实施常规治疗+厄贝沙坦,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变化,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胱抑素C(Cys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Scr、BUM、Cys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中应用厄贝沙坦更利于促进肾功能指标的恢复,并可提高治疗效果。
2020年12期 v.33 1955-1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何正宏;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案对尿毒症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罹患尿毒症且有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发生的患者80例,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施以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40例施以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比两组血压水平、肾功能指标、血液指标。结果:开展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肾功能指标BUN、Scr,血液指标PTH、RA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相较对照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罹患尿毒症且同时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肾功能,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开展价值十分突出。
2020年12期 v.33 1956-1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张少君;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9例。单一组给予双环醇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观察分析两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肝纤维化[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HPCⅢ)]指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ALT、AST、TBiL、HA、LN及HPCⅢ水平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可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状况,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2020年12期 v.33 1958-1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郭静超;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1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均给予加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氨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氨水平、AST、ALT、TBIL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HDS-R评分、ALP、T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有效降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改善肝功能及神经症状,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2期 v.33 1959-1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彭文科;袁林;
目的:探究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应用纳洛酮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胃黏膜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施醒脑静治疗的对比组(35例)和实施纳洛酮治疗的实验组(35例),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时间、胃黏膜炎性细胞因子(TNF-α与IL-8)、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苏醒时间、肢体运动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比组短(P<0.05);实验组TNF-α、IL-8、GCS评分及不良反应率较对比组低(P<0.05)。结论:在急性酒精中度患者中应用纳洛酮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胃黏膜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情况。
2020年12期 v.33 1961-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张晶;
目的:探讨肾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7月期间诊治的肾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03例作为观察对象,均实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的iPTH水平,并以腹部X线片侧位钙化评分观察患者血管钙化程度。结果:(1)本组患者术后1周iPTH水平明显低于术前(t=126.981,P=0.000),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iPTH水平进一步下降,其中术后3个月iPTH水平与术前1周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7.119,P=0.000),而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iPTH水平与术后3个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1.163、1.101,P=0.123、0.136);(2)将术前iPTH水平和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积分予以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iPTH水平和血管钙化积分之间呈现正相关(r=0.475,P=0.028)。结论:肾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iPTH水平明显下降,可能对血管钙化发挥保护性作用。
2020年12期 v.33 1963-1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罗喜顺;王海鹏;朱袭嘉;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CD3~+、CD4~+、CD8~+、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结直肠癌中安全性高,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利于预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2020年12期 v.33 1964-1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刘志野;李娜;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Ⅱ、Ⅲ期患者8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前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术前化疗联合3-DCRT,放化疗后6~8周进行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术中保肛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随访,观察组转移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化疗联合3-DCRT治疗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疗效显著,还可降低术后转移及复发风险。
2020年12期 v.33 1966-1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王培亚;
目的:分析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对老年膀胱癌患者免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5例老年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观察组43例接受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免疫功能。结果:两组VEGF、BLCA-4水平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CD4~+、CD4~+/CD8~+、生存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且毒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清除肿瘤病灶,其效果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当,此外其可避免脏器切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从而降低毒副反应及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2期 v.33 1968-1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李向阳;
目的:探讨对晚期肿瘤癌痛患者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晚期肿瘤癌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患者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而观察组则予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在治疗1周、2周及4周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然而观察组评分提高或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晚期肿瘤癌痛患者,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2020年12期 v.33 1969-1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黄维;李奕标;蔡瑞歆;
目的:探讨胫骨钛板联合人工骨移植治疗胫骨关节面塌陷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胫骨关节面塌陷患者60例实施研究,所有患者采用胫骨钛板联合人工骨移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及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均高于治疗前,且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胫骨钛板联合人工骨移植治疗胫骨关节面塌陷性骨折,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2020年12期 v.33 1971-1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鲁大路;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缝合固定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择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来我院需要接受治疗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探究组,每组27例。接受关节镜下缝合固定术治疗的是探究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是常规组,比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治疗1年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且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缝合固定术的中远期疗效较好,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都得到了缩短,并且Lysholm膝关节评分得以改善,值得推广与应用。
2020年12期 v.33 1972-1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龚健斌;孙燕;
目的:探讨腹腔镜支持下阑尾切除治疗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d,观察组SOD比对照组高,MDA、IL-8、IL-6、TNF-α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支持下阑尾切除治疗穿孔性阑尾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临床效果理想。
2020年12期 v.33 1974-1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肖全;
目的:分析上段输尿管结石采用管路封堵器及顺行冲洗辅助输尿管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管路封堵器及旁置输尿管导管持续顺行灌流辅助输尿管镜治疗,对照组单独行旁置输尿管导管持续顺行灌流辅助输尿管镜治疗,对比两组碎石成功率、结石漂移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发热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发热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碎石成功率更高,结石漂移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上段输尿管结石采用管路封堵器及顺行冲洗辅助输尿管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碎石成功率,可推广。
2020年12期 v.33 1975-1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高章泉;余飞跃;刘崇梅;龙项;周中华;戴印;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37例则加用电针治疗。将两组的尿动力学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的效果确切,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
2020年12期 v.33 1977-1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李晓平;
目的:探讨假体隆鼻配合自体鼻中隔软骨、耳软骨雕塑鼻尖对患者隆鼻及雕塑鼻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行假体隆鼻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假体隆鼻术,观察组采用假体隆鼻配合自体鼻中隔软骨、耳软骨雕塑鼻尖,比较两组隆鼻效果、鼻尖相关指标。结果:术后,对照组隆鼻效果优良率57.00%(57/100)低于观察组95.00%(9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鼻尖角均低于术前,鼻尖高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假体隆鼻配合自体鼻中隔软骨、耳软骨雕塑鼻尖隆鼻效果更好,鼻尖高度更高,鼻尖角更小。
2020年12期 v.33 1978-1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王文军;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术在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观察组47例给予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21.28%(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4.89%(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
2020年12期 v.33 1980-1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任勇;
目的:对比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鼓膜穿刺术,观察组行鼓膜置管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情况、听力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及完全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在频率0.5kHz、1.0kHz及2.0kHz下听阈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频率0.5kHz、1.0kHz及2.0kHz下听阈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水平,而鼓膜置管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更佳,且可有效缩短中耳积液时间及完全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0年12期 v.33 1982-1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丁嫱;陈晓莉;冯育基;
目的:探究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应用于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120眼)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联合药物治疗的为观察组,每组60眼,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UT、SIT、FL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两组BUT、SIT均高于治疗前,FL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UT、SIT高于对照组,F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治疗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年12期 v.33 1984-1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许艳;
目的:分析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运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布洛芬联合治疗对其血清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均行超声洁刮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研究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布洛芬联合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血清因子浓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 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布洛芬、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治疗能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牙周状况。
2020年12期 v.33 1986-1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黄军亚;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联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15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溃疡面积、溃疡数目、溃疡疼痛、溃疡充血、灼烧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联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且较安全。
2020年12期 v.33 1987-1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李波;张承德;徐向荣;
目的:探讨磨痂术联合DR脱细胞异种皮移植术治疗四肢深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磨痂术,研究组行磨痂术联合DR脱细胞异种皮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瘢痕形成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不同时间段血清TNF-α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瘢痕形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3、7、15d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深Ⅱ度烧伤实施磨痂术联合DR脱细胞异种皮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创面愈合时间更快、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更快,而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2020年12期 v.33 1989-1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闫蓓蓓;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腹腔内洛铂灌注并配合腹部热疗治疗卵巢癌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卵巢癌腹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洛铂腹腔内灌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腹部热疗,比较两组的腹腔积液控制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腔积液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EA、CA125、CA15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洛铂腹腔内灌注+腹部热疗可提高卵巢癌患者腹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控制肿瘤进展,增强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2020年12期 v.33 1991-1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叶飞雪;王丽敏;王洁梅;
目的:观察育龄女性子宫肌瘤瘤体激素受体及激素水平与宫腔镜术后复发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宫腔镜手术的育龄期子宫肌瘤患者200例。收集患者术后肌瘤组织,检测肌瘤瘤体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术后检测患者血清雌二醇(E_2)和孕酮(P)水平。术后3、6个月B超随访患者的子宫肌瘤复发情况。结果:(1)术后3个月随访,复发患者共62例;术后6个月随访,复发患者共85例。(2)ER、PR和EGFR在术后3、6个月复发患者中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E_2、P在术后3、6个月复发以及未复发患者中表达水平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女性子宫肌瘤瘤体ER、PR和EGFR表达水平与宫腔镜术后复发有关,而与血清激素水平无关。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后常规进行瘤体组织激素受体的检测,对预测患者的复发可能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2020年12期 v.33 1992-1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闫喜秋;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临床疗效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性激素指标及术后12个月复发率与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FSH、LH、E_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的13.04%(P<0.05)。结论: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可显著提升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疗效,明显调节术后性激素水平,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
2020年12期 v.33 1994-1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臧娅;
目的:探究活血消癥汤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E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6例E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活血消癥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包块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β-HCG复常时间、月经复常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包块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β-HCG复常时间、月经复常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β-HCG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活血消癥汤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EP患者,能降低血清P、β-HCG水平,改善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
2020年12期 v.33 1996-1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李清醒;张琳;
目的:探讨宫腔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行宫腔镜下刮匙定点刮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内子宫内膜变化情况、月经恢复情况、妊娠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观察组妊娠率较对照组高,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较好,可快速恢复患者子宫功能,复发率低,且安全性较高。
2020年12期 v.33 1997-1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陈淑霞;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对新生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血氧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新生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低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初始剂量为20mg/kg,24h后维持剂量5mg/kg)治疗,研究组采用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初始剂量为20mg/kg,24h后维持剂量10mg/kg)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血氧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时间、低流量吸氧时间、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7d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较低剂量好,可有效减少患儿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儿的血氧指标,安全性较高。
2020年12期 v.33 1999-2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陈美红;陈俊操;
目的:探讨对于有发生肺透明膜病(HMD)危险的早产儿预防性应用小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有发生HMD危险的早产儿作为探讨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预防组(n=49),对照组早产儿给予机械通气治疗,预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PS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PaO_2、PaCO_2和pH三项血气指标,通气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预防组优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早产儿通气时间和住院均短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早产儿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预防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有发生肺透明膜病危险的早产儿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后,加用小剂量PS治疗,可提升对早产儿血气改善状况,降低肺出血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2020年12期 v.33 2001-2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刘利明;
目的:探讨黄连、紫草配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腹型过敏性紫癜是否具有可行性。方法:选取我中心2017年1—12月收治的24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另选取2018年1—12月收治的21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设为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该组患儿黄连、紫草配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肠壁厚度、凝血功能(APTT、FIB)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肠壁厚度、APT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肠壁厚度较对照组薄,APTT较对照组短,FIB较对照组低,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紫草配伍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腹型过敏性紫癜能够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
2020年12期 v.33 2003-2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李晓东;赵国进;
目的:分析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临床效果及复发。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9例小儿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行传统开放式手术,研究组35例行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显著,能帮助患儿快速恢复,且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2020年12期 v.33 2004-2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黄蔓萍;张涌;刘付奇川;
目的:探讨活动性矫治器早期治疗前牙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9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前牙反■患儿临床资料,均行活动性矫治器矫治。比较患儿矫治前、后ANB角、SNA角、颌凸角、SNB角、U1-SN、SN-UIN、CV值、覆■、覆盖值以及家长对患儿矫正后外貌外观变化的满意度。结果:矫治后ANB角、SNA角、颌凸角、SNB角、U1-SN、SN-UIN、CV值均高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覆■低于矫治前,覆盖值高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儿矫正后,家长对患儿外貌外观总满意度为93.75%。结论:对前牙反■患儿早期使用活动性矫治器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利于改善患儿外观外貌,且家长对患儿外貌外观改善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2期 v.33 2006-2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昊;狄奇;陈志平;时胜利;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儿骶尾部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小儿骶尾部占位28例作为观察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回顾性分析患儿CT影像资料,明确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结果:畸胎瘤患者中螺旋CT影像表现为混杂密度、囊性占位及实性占位;内胚窦瘤表现为骶前巨大软组织密度占位病变。神经母细胞瘤表现为边缘不清的骶前软组织肿物;淋巴瘤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包块,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脾增大;血管瘤表现为骶前软组织占位,增强后均匀强化。经螺旋CT诊断准确率96.43%。结论:针对小儿骶尾部占位术前加强多层螺旋CT诊断可观察到软组织受侵,椎管内改变,尤其可观察到骶尾椎椎体骨质破坏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0年12期 v.33 2012-2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陈重泽;吴秀琴;杨如容;洪永强;曾诚;
目的:探究超声技术在诊断脐尿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1年1月—2019年5月期间,选取在我院住院、手术病理证实为脐尿管病变的53例患者,对其各自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53例脐尿管病变患者中,病理证实脐尿管囊肿27例,脐尿管瘘15例,脐尿管窦7例,脐尿管憩室2例,脐尿管癌2例,对照手术病理结果,超声诊断相应脐尿管病变的总体符合率为90.6%。结论:超声显示脐尿管病变的声像图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能实时准确的定位病灶,并与其他组织病变进行鉴别,在脐尿管病变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年12期 v.33 2013-2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姚志伟;
目的:探讨B超在不同类型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阑尾炎患者,对其进行B超检查,将B超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观察B超的检查符合率与不同类型阑尾炎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慢性阑尾炎16例,诊断符合率为80.00%;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3例,诊断符合率为86.67%;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急性坏疽性阑尾炎5例,诊断符合率为83.33%,B超诊断符合率为86.00%。结论:B超对不同类型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清晰地显示阑尾大小、所处位置以及感染严重程度,准确诊断出阑尾炎类型,有利于临床诊治,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2期 v.33 2015-2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陈妙巧;
目的:探讨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使用电子胃镜活检病例诊断的价值,以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利帮助。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活检确诊为伴Hp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以术后病理活检作为参照标准,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活检显示70例为胃癌,10例为肿瘤增生,术前经电子胃镜活检73例胃癌,误诊6例,同术后病理确诊70例的符合率为95.71%;相符与不相符比较,内镜分型Ⅱ型、肿瘤大小>2cm及肿瘤中高分化是导致电子胃镜活检并诊断准确性降低的关键性因素。结论:采取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可发现绝大多数的胃部病变者,但需注意部分分型诊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胃病诊断准确性。
2020年12期 v.33 2017-2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陈思睿;蔡茜;朱应群;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呼吸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需要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呼吸危重症患者,患者入院之后对其PCT水平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组,对照组(n=20)为PCT<10μg/L者,观察组(n=20)为PCT≥10μg/L者,分析两组的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炎症指标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情况、死亡以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情况、死亡情况、炎症指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高,好转出院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在呼吸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对呼吸危重症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情况以及严重程度进行预测,作为早期诊断疾病的有效指标,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020年12期 v.33 2019-2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仇丽娟;
目的:分析乙肝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95例,将其中出现细菌感染的38例患者设为感染组;将另外没有出现细菌感染的57例患者设为未感染组,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对血清PCT、CRP、IL-6水平进行检测,观察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感染组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与CRP、IL-6表现为显著正相关,血清CRP水平与IL-6水平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结论:临床中可以将血清PCT、CRP、IL-6作为预测慢性乙肝患者有无细菌感染的标志物,通过动态监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PCT、CRP、IL-6水平,能对感染进行及早发现和预防。
2020年12期 v.33 2020-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王斌;白伟;朱光谱;
目的:探究血清PCT、hs-CRP、IL-6水平与创伤性骨折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65例,根据预后不同分为手术组、ICU组以及死亡组,另根据NEWS评分不同分为低危组、中危组以及高危组,探究血清PCT、hs-CRP、IL-6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PCT、hs-CRP及IL-6水平与临床预后呈正相关,预后越差的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PCT、hs-CRP及IL-6水平越高,不同临床预后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hs-CRP及IL-6水平与NEWS评分呈正相关,NEWS评分越高的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PCT、hs-CRP及IL-6水平越高,不同NEWS评分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hs-CRP及IL-6水平与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预后关系密切,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监测患者预后。
2020年12期 v.33 2022-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莫逊;伍世杰;梁志强;冯仕森;王石花;
目的:分析泌尿系感染住院患者的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泌尿系感染患者尿培养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鉴定尿培养菌株、药敏分析。结果:110例患者尿培养病原学检测结果均呈阳性,阳性率100%。感染单一病原菌101例(91.8%),联合感染两种病原菌9例(8.2%),共计分离非重复菌株119株。革兰阴性菌83株,占69.7%;革兰阳性菌29株,占24.4%;真菌7株,占5.9%。所有菌种中,以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占50.4%,粪肠球菌第二,占12.6%。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噻肟的耐药性强,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敏感。主要革兰阳性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利福平、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高,未见耐药株产生。结论:泌尿系感染多以革兰阴性细菌常见,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在用药时应加强药敏检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2020年12期 v.33 2023-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谭方兰;
目的: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种类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拟在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9 5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法检测和鉴定其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分析抗体的种类及分布。结果:共有88例患者检测出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92%(88/9 530),其中男性患者的阳性率为0.38%(36/9 530),低于女性患者的0.55%(52/9 530)(P=0.008);无输血史患者阳性率低于有输血史患者(P<0.001);女性无妊娠史患者阳性率低于有妊娠史患者(P<0.001)。鉴定出同种特异性抗体82例,占93.2%,以Rh血型抗体检出率最高(36.6%),其次为P血型抗体(24.4%)、MNS血型抗体(19.5%)以及Lewis血型抗体(11.0%),且Rh血型抗体以抗E检出率最高(11.0%),P血型抗体中以抗P1检出率最高(19.5%),MNS血型抗体中以抗M检出率最高(17.1%)。结论: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具有一定的检出率,输血前进行鉴定能降低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2020年12期 v.33 2026-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 梁秋;兰鹏;杨闯;朱伟军;
目的:分析血清膜联蛋白A5(Annexin A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变化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93例为结直肠癌组,选取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47例为良性病变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Annexin A5、CEA、CA199水平变化,观察上述肿瘤细胞不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水平变化,并分析患者血清Annexin A5、CEA、CA199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关联性。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Annexin A5、CEA、CA199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P<0.05);肿瘤细胞低分化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nnexin A5、CEA、CA199水平高于中、高分化患者,中分化患者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Annexin A5、CEA、CA199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Annexin A5、CEA、CA199水平变化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重要指标,对临床评估细胞分化程度、对症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2期 v.33 2028-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