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颖;郑新;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西律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稳心颗粒、胺碘酮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美西律治疗。对比两组QT离散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QT离散度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西律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
2020年14期 v.33 2273-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彭晓红;
目的:探究小剂量多巴胺联合西地兰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急性期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急性期患者展开对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小剂量多巴胺联合西地兰治疗,45例)与对照组(西地兰治疗,4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小剂量多巴胺联合西地兰治疗应用于顽固性心力衰竭急性期患者时,可显著提升SV、LVEF,降低LVDD,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2020年14期 v.33 2274-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信然然;
目的:探究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_2)监测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质量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6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PR抢救治疗,同时进行PETCO_2监测,参照心肺复苏结局分为自主心肺循环恢复(ROSC)组与无ROSC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PETCO_2水平,记录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比较两组的PETCO_2水平。结果:ROSC组22例,无ROSC组41例,ROSC组冠心病比率低于无ROSC组(P<0.05);ROSC组在10min、20min、30min时PETCO_2水平均高于无ROSC组(P<0.05);存活8例,死亡14例,存活组在10min、20min、30min时PETCO_2水平均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PETCO_2监测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CPR质量,对预测和评估临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2020年14期 v.33 2276-2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姜晋灵;
目的:分析青中年脑梗死患者应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105例青中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予西酞普兰,观察组53例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cy水平、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5-HT水平、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西酞普兰可有效消除青中年脑梗死后抑郁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负性情绪,改善认知功能。
2020年14期 v.33 2278-2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王英;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60d。治疗后,观察记录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CSS评分、BI指数、平均血流速度(MFV)、屏气指数(BHI)、搏动指数(PI)和脑血管储备(CVR)。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的NIHSS评分、CSS评分、MFV、BHI、CVR、BI、PI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020年14期 v.33 2279-2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白霞;
目的:探讨氨溴索肺泡灌洗对脑梗死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症状改善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氨溴索肺泡灌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相关症状缓解时间、降钙素原(PTC)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衰竭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PCT、CRP水平及NI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肺泡灌洗治疗脑梗死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
2020年14期 v.33 2281-2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滕良峰;汪丽;
目的:探究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中应用心境稳定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以不同的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即单一应用帕罗西汀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30例),而联合应用帕罗西汀与心境稳定剂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评估两组疗效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96.67%>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不良反应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中应用心境稳定剂,对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高。
2020年14期 v.33 2283-2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李志强;马照勤;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应用阿立哌唑口崩片进行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舒肝解郁胶囊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卡尔加里抑郁量表(CD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与6周后的CDSS评分更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4周、6周后的PANSS评分更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疗效显著,同时不易引发不良反应。
2020年14期 v.33 2284-2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李仲展;黄国权;高明霞;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营养干预方式对老年机械通气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机械通气伴VAP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营养干预方式不同分成肠内组(45例)、肠外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及支持2周后血清营养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肠内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肠外组(P<0.05);干预2周后,在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上两组均较治疗前提高,但肠内组提高幅度高于肠外组(P<0.05)。结论:对老年机械通气伴VAP的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2020年14期 v.33 2286-2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李学忠;
目的:通过对肺栓塞诊治过程分析,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对肺栓塞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误诊原因。结果:误诊为慢阻肺急性加重1例,误诊为肺炎1例,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误诊为冠心病2例。结论:由于大多数肺栓塞缺少典型表现,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基层医师缺乏对疾病全面了解,易造成误诊、漏诊。
2020年14期 v.33 2287-2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彭超;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单孔胸腔镜与双孔胸腔镜下切除肺大疱的疗效,旨在筛选一种有效治疗肺大疱的方法。方法:将2014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大疱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35例,分别采用双孔胸腔镜下切除术与单孔胸腔镜下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VAS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_1及FV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与双孔胸腔镜下切除肺大疱的疗效相当,但单孔法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病痛。
2020年14期 v.33 2289-2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董常明;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单一依那普利叶酸片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及血浆Hcy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浆Hcy水平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观察组血压及Hcy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患者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的治疗方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稳定血压水平,还可降低血浆Hcy水平,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2020年14期 v.33 2291-2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郑玮;孙翀;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联合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对老年急性胆囊炎(A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AC患者的病历资料及检验结果,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LC组(n=30)和联合组(n=30),其中LC组接受LC治疗,联合组接受PTGD联合L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淀粉酶(AMY)水平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与LC组相比,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降低(P<0.05)。两组术后ALP、TBIL、IBIL、AMY、白细胞计数、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与LC组比较,联合组上述指标均更低(P<0.05)。LC组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0%(6/30),高于联合组的6.67%(2/30)(P<0.05)。结论:对于老年AC患者,LC或联合PTGD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LC治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减轻疼痛,PTGD联合LC治疗可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促进患者恢复,降低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概率。
2020年14期 v.33 2293-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宗亮亮;
目的:对比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抽签法将8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A组44例服兰索拉唑,B组43例予奥美拉唑,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及安全性。结果:A组嗳气、反酸、腹胀及上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B组,治疗6周末,A组IL-2及IFN-γ水平低于B组,IL-5、IL-4水平及Hp根除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服用兰索拉唑治疗可显著改善并调节其体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提高Hp根除效果,安全有效。
2020年14期 v.33 2295-2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瞿强;
目的:探讨十君子汤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EGF、6-keto-PGF1α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十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EGF、6-keto-PGF1α因子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两组治疗前EGF、6-keto-PGF1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GF、6-keto-PGF1α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君子汤可显著提高慢性胃溃疡患者血清EGF、6-keto-PGF1α水平,促进胃黏膜修复,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应用推广。
2020年14期 v.33 2296-2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覃世栈;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低血压(IDH)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MH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个月内每次血液透析中是否发生低血压[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或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分为发生低血压组和未发生低血压组,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0例MHD患者中,28例(28.0%)发生低血压(发生低血压组),72例(72.0%)未发生低血压(未发生低血压组)。两组患者性别、透析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体重指数≥25、高通量透析方式、血流量>300ml/min、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均为ID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既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关,又与透析过程有关,增强患者身体素质,采用合理透析方式,维持低头未透析姿势均有利于降低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2020年14期 v.33 2298-2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何金森;卢林琪;
目的:探讨床旁实时彩超引导半卧位右颈内静脉无隧道无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 catheter,NCC)穿刺置管术(右颈内静脉NCC置入术)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需半卧位右颈内静脉NCC置入术行血液透析的危重症患者30例分为两组:床旁实时超声引导组和传统体表定位组,每组15例。结果:床旁实时超声引导组一次进针置管成功率为93.3%高于传统体表定位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实时超声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传统体表定位组的2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实时超声引导组平均穿刺时间(48.40±4.78)s短于传统体表定位组的(78.67±9.7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实时超声引导组平均穿刺次数(1.0±0.07)次少于传统体表定位组的(1.3±0.0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实时彩超引导半卧位右颈内静脉NCC置入术救治危重症患者具有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20年14期 v.33 2300-2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古箐华;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利拉鲁肽、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T2DM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氧运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水平、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hPG、HbA1c、TG、TC水平分别为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0.63±13.57)分,高于对照组的(72.28±13.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与对照组10.2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联合利拉鲁肽、胰岛素能够有效降低T2DM患者糖脂水平,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
2020年14期 v.33 2302-2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李东华;李睿;孙熙;王爱华;于晶;
目的:探讨分析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气虚证)7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T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2020年14期 v.33 2303-2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黎小梅;徐稳深;
目的:对比分析奈达铂与顺铂治疗肺癌药理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每组40例,A组使用了顺铂化疗,B组使用了奈达铂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低于B组的9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2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0%;B组发生不良反应1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0%,B组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5.00%,高于A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5.00%,低于A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与顺铂均为铂类制剂,均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二者应用在肺癌的化疗中效果相差不大,引发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但是奈达铂更容易引发骨髓抑制,而顺铂对肝肾功能的损害更明显。
2020年14期 v.33 2305-2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周菁;彭金浩;徐灼海;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化学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后,对患者的生存、复发情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老年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调强放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复发、不良反应情况以及T细胞亚群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转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T细胞亚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化学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老年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联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老年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复发情况、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效果与单纯化疗基本一致。
2020年14期 v.33 2307-2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郭仲华;杨祎;张季宁;于云龙;唐欣荣;张惠勇;
目的:观察改制克氏针刀微创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手指屈肌腱腱鞘炎65例患者,采用改制克氏针刀微创治疗。通过观察VAS评分、手指活动度、复发率情况,综合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1次治疗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VAS评分治疗前(6.43±1.12)分,治疗3个月后为0分,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愈64例,好转1例,无效0例。结论:改制克氏针刀操作容易,创伤小,疗效显著,无复发病例,患者依从性好,在临床上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020年14期 v.33 2309-2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梁木荣;石慧芳;龚声敏;
目的:探讨运用冲击波在肌筋膜触发点(MTrP)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肩MPS)的疗效。方法:选取连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康复门诊收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30例,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后的VAS评分,临床症状、体征评价量表以及临床疗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疼痛均可缓解,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临床症状、体征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2周的疗效优于治疗前1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肌筋膜触发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4期 v.33 2311-2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尹坤鹏;张海勇;王大威;朱国辉;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1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以信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患者,试验组为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的患者,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对比,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临床效果更优,更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作为首选手术方案。
2020年14期 v.33 2313-2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李彩华;黄伟韬;蒋托;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出现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隐形失血的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隐性失血高低,超过480ml的患者纳入高失血量组(38例),低于480ml的患者纳入低失血量组(42例)。分析两组的平均失血情况,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并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失血量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602.31±74.51)ml,低失血量组患者平均失血量(368.94±42.16)ml。在年龄、Harris评分、手术时间、假体类型、骨质疏松、髋关节间隙等资料和因素方面,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生物型假体、合并骨质疏松、髋关节间隙4级等为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危险因素(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隐性失血的可能性比较高,其中年龄、假体类型、骨质疏松和髋关节间隙是隐性失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2020年14期 v.33 2314-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李磊本;张昌盛;张福华;
目的:对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100例,并将之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以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滑脱症患者,给予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方法,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2020年14期 v.33 2316-2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陈晖;
目的:探讨在胫骨骨折患者中联合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MIPPO)技术及高压氧(HBO)对踝关节功能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1月接收的7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用MIPPO技术联合HBO,对照组用MIPPO技术,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恢复、血清IGF-1、FGF-2水平,并记录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GF-1、FGF-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血清IGF-1、FGF-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骨折患者联合应用MIPPO技术及HBO治疗效果较好,可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加速骨折愈合,利于患者转归。
2020年14期 v.33 2318-2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伍振宇;
目的:分析苯溴马隆+秋水仙碱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取69例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进行分析,以抓阄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苯溴马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尿酸水平。结果:观察组血尿酸、肌酐及尿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苯溴马隆+秋水仙碱能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
2020年14期 v.33 2320-2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匡红英;张毅;王聚民;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麻醉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采用查随机数据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治疗组患者给予连续隐神经阻滞麻醉,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均进行超声引导,置入导管,连接镇痛泵持续给药。诱导后对两组患者插入喉罩,手术过程中进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维持,手术结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膝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补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首次下地时间、行走距离、住院时间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补救药物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隐神经阻滞有利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该麻醉方式安全有效,缩短住院天数,值得进一步推广。
2020年14期 v.33 2322-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马永花;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1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97例,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48例采取丙泊酚麻醉,研究组49例采取右美托咪定+丙泊酚麻醉,比较2组给药前、给药后5、10、20、30min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2组给药前、给药后5min时、给药后10min时血浆NE、Cor、E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给药后20min时、给药后30min时血浆NE、Cor、E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采取右美托咪定+丙泊酚麻醉,能有效减轻术中应激反应。
2020年14期 v.33 2324-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田颖;
目的:观察羟考酮在甲状腺相关眼病全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手术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利用相同麻醉方法进行全麻,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羟考酮及吗啡用于镇痛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况及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术后VAS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50%)较对照组(85.00%)更高,以上结果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相关眼病全麻的镇痛治疗中,采用羟考酮可使患者更快缓解临床疼痛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有利于临床治疗。
2020年14期 v.33 2325-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申晓;雷情;
目的:观察压力性溃疡创面炎性反应治疗中采用表皮生长因子联合银离子敷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68例压力性溃疡伴随创面炎性反应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2)和参照组(n=32),治疗中研究组联合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和银离子敷料,参照组单纯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治疗1周、2周后研究组创面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参照组仅为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周、4周、8周创面面积缩小率均大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性溃疡创面炎性反应治疗中使用表皮生长因子联合银离子敷料,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并降低炎症反应,让患者更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4期 v.33 2327-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兰景岳;
目的:探讨慢性阑尾炎患者采用经脐单孔单通道套扎悬吊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慢性阑尾炎患者101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n=51)及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三孔法治疗,试验组以经脐单孔单通道套扎悬吊法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92%(2/51)与对照组6.00%(3/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阑尾炎患者采用经脐单孔单通道套扎悬吊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可缓解术后疼痛,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0年14期 v.33 2329-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张正伟;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行荷包包埋残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2月在本院因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残端荷包包埋40例(包埋组),单纯结扎30例(结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70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结扎组手术时间短于包埋组。两组引流管放置率、术后发热率、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时间包埋组短于结扎组。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均无残余感染、发热等并发症。结论:LA中应用可吸收线行荷包包埋残端,符合传统手术的要求,无异物残留,安全可靠,减轻术后疼痛。单纯结扎阑尾残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于阑尾根部炎症较轻的患者亦是良好的选择。
2020年14期 v.33 2330-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郑宏;周锋平;曾振华;唐建生;李卿;王栋洋;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尿道肉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8年9月诊治的尿道肉阜患者106例作观察对象,并实行手术治疗,按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将采取尿道外口黏膜环切术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53),将采取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者设为研究组(n=53),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手术指标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7%,低于对照组的26.41%(P<0.05);(2)研究组的复发率是0%,低于对照组的11.32%(P<0.05);(3)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00)。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在尿道肉阜治疗中有可行性,且具有安全、康复快、微创、操作简单等优势,建议推广。
2020年14期 v.33 2332-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肖海燕;
目的:对比微创痔疮手术与传统手术对于严重痔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间我院接收的106例严重痔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各53例。其中传统组给予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微创组给予微创痔疮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36%,明显低于微创组的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64%,明显高于微创组的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痔疮手术对于治疗严重痔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2020年14期 v.33 2334-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刘清华;林琪;魏华;
目的:比较3种树脂充填材料对修复牙体窝洞后其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12月在我院就诊患者,取牙体完整、健康的人离体前磨牙90颗,牙体面制备Ⅰ类洞型,将离体牙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充填SonicFill声波树脂作为A组、卡瑞斯玛光固化复合树脂作为B组和SDR大体积树脂作为C组,采用染料渗入法进行修复边缘微渗漏试验,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洞壁的微渗漏情况。结果:3组均可见微渗漏,A组微渗漏深度和程度明显小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B、C两组的微渗漏程度没明显差异(P>0.05)。结论:3种树脂充填材料修复边缘均发生微渗漏,但SonicFill声波树脂较卡瑞斯玛光固化复合树脂、SDR大体积树脂充填可明显减少微渗漏的发生。
2020年14期 v.33 2335-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刘鹏;张同韩;李宏伟;陈觉尧;苏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结合分根术拔除上颌磨牙区残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就诊需拔除上颌磨牙区残根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用电脑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锤凿法拔除,观察组使用超声骨刀结合分根术拔除,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拔牙窝颊侧骨板完整率、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结合分根术拔除上颌磨牙区残根能提高手术效果,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拔牙窝颊侧骨板几乎没有破坏,利于后期的种植修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20年14期 v.33 2337-2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秦学玉;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识别在子宫内膜样癌Ⅰa期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手术方法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12月子宫内膜样癌Ⅰa期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治疗前给予SLN识别,术中先切除SLN组织,然后完成其他淋巴结切除,分析SLN分布情况。结果:42例子宫内膜样癌Ⅰa期患者中均完成SLN识别,手术患者可见子宫表面脉管出现蓝染,并且向骨盆漏斗韧带方向扩散,随后向韧带内淋巴脉管染色。患者中,21例宫旁组织存在蓝染淋巴管;42例患者中共获得SLN 90枚,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闭孔、髂内与髂外,分别含:42.2%、21.1%、20.0%。结论:SLN识别用于子宫内膜样癌Ⅰa期患者中效果理想,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能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提高病灶切除率,值得推广应用。
2020年14期 v.33 2339-2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魏静;
目的:探讨康妇消炎栓与抗生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炎症因子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1.79%,且治疗后的IL-8、CRP及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与抗生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加快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
2020年14期 v.33 2340-2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李晓平;
目的:探讨乳晕上切口隆胸术治疗乳房下垂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房下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环状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乳晕上切口隆胸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对乳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形象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下垂采用乳晕上切口隆胸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创伤较小,有利于提升患者对乳房形象的满意度。
2020年14期 v.33 2342-2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余杰;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妊娠患者108例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分娩健康孕妇11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治疗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分别为73.1%、15.7%,对照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分别为39.1%、5.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程时间为(11.27±1.43)h,长于对照组的(8.12±1.3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妊娠者早产率、剖宫产率及产程时间均增加,但是对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羊水异常等妊娠结局影响较小。
2020年14期 v.33 2343-2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裴素贞;
目的:探究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本院收治的7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7.44%)明显优于对照组(74.36%),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56%)明显低于对照组(20.51%),且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介入治疗的疗效好,出血量少,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4期 v.33 2345-2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周利萍;
目的:分析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16例产妇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8例。两组产后均给予缩宫素治疗,基于此观察组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术后2h、24h出血量、宫缩恢复时间、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后2h、24h出血量及宫缩时间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4后,两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均下降,但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13.79%)比观察组(3.4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缩短产后宫缩恢复时间,利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较好的预防产后出血效果,且用药更加安全可靠。
2020年14期 v.33 2347-2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王智伟;
目的:探究小儿麻醉诱导期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自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实施手术治疗的患儿中随机选取45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甲、乙、丙三组,甲组15例患儿麻醉诱导中使用0.01μg/(kg·min)舒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乙组15例患儿麻醉诱导中使用0.02μg/(kg·min)舒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丙组15例患儿麻醉诱导中仅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药物注射完成30min后实施丙泊酚进行靶控输注,对比三组患儿麻醉诱导效果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儿麻醉诱导过程中,甲组患儿BIS参数与丙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儿BIS参数与丙组患儿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乙组患儿丙泊酚EC50以及LOC时间均低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麻醉诱导过程中小剂量舒芬太尼与丙泊酚的联合应用能够起到协同麻醉作用,提升丙泊酚的镇静效果,且能够有效降低麻醉诱导中丙泊酚的使用量,降低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麻醉安全性。
2020年14期 v.33 2349-2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李静;
目的:分析小儿咳嗽应用加味苏子降气汤联合小儿推拿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经数字随机方法将120例咳嗽患儿分成对照组(60例)与实验组(6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实验组选择加味苏子降气汤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咳嗽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实验组治疗后的咳嗽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LCQ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而且实验组治疗后的LC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加味苏子降气汤联合小儿推拿对咳嗽患者进行治疗,能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20年14期 v.33 2351-2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阮立新;
目的:探讨三维亚铁咀嚼片治疗对缺铁性贫血儿童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饮食调节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维亚铁咀嚼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常规指标、铁代谢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常规指标、铁代谢指标及免疫球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亚铁咀嚼片用于缺铁性贫血患儿中可起到良好的补铁作用,可有效改善血常规、铁代谢及免疫功能,疗效显著。
2020年14期 v.33 2352-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褚玉馨;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两种给药方案对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冠状动脉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就诊的98例KD患儿按照IVIG给药剂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次静脉注射1g/kg的冻干人血IVIG,在8~12h之内输完,给药2d;观察组患儿给予单次静注2g/kg的IVIG,使用1d。比较两组疗效及冠脉(CAL)的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儿发热症状、淋巴结肿大、黏膜充血以及皮症等症状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WBC、PLT、ESR、CRP、MMP-2及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0.01),但两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观察组患儿每日入液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儿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g/kg给药2d与2g/kg给药1d的IVIG治疗KD川崎病的临床疗效相当,且患儿CAL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毒副反应发生率低,入液量小,宜选择剂量为1g/kg给药2d的IVIG对KD患儿进行治疗。
2020年14期 v.33 2354-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钟晓芬;林琳;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心脏瓣膜钙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为冠心病的临床预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老年患者500例为观察对象,使用超声诊断仪判断心脏瓣膜钙化的部位和程度,通过问诊收集患者年龄、血压、心率、冠心病及其他疾病史等基线资料。结果:瓣膜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且各年龄组发病率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三个部位钙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的发生率随着钙化斑个数的增加而提高,钙化斑个数≥3个的患者冠心病发病率显著高于钙化斑1~2个的患者(P<0.01)。结论:心脏瓣膜钙化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通过对心脏瓣膜钙化情况的检测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且钙化斑个数越多预测价值越大。
2020年14期 v.33 2359-2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林存英;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与脑动脉硬化的关系,探究影像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行联合影像学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与否为分组依据,分为发生组(36例)和未发生组(34例),比较两组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针对发生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比较分析左、右两侧和双侧后循环脑梗发生脑动脉硬化的情况。结果: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组发生脑动脉粥样硬化22例,发生率为61.11%;后循环脑梗死未发生组发生脑动脉粥样硬化12例,发生率为35.29%,发生组明显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组中,左侧12例,右侧10例,双侧14例。左侧后循环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50.00%(6/12),右侧后循环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0.00%(4/10),双侧后循环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85.71%(12/14)。左、右侧后循环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后循环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左、右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脑梗死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明显,加强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诊断,可为后循环脑梗死的诊治提供参考价值。
2020年14期 v.33 2360-2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周娟;
目的:探究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损害及赘生物形成诊断中经胸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59例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损害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进行经胸超声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胸超声赘生物阳性检出率为47.46%,与手术病理诊断的61.02%相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7.14%的患者有2个赘生物,89.29%的赘生物为2~15mm。主要分布于肺动脉瓣、三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结论: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损害及赘生物形成的诊断中,经胸超声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清晰呈现赘生物数量、大小、活动情况、分布情况等,同时还能评估瓣膜反流程度、心脏功能,为疾病诊断、手术方案制定、预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2020年14期 v.33 2362-2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张倬;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诊断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本院76例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组。选取本院同期76例肺结核未并发真菌感染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T检查,分析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累及两个肺叶、空洞影、结节影、斑片状影、支气管播散、胸腔积液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曲霉菌属累及两个肺叶、斑片状影检出率(88.89%、71.11%)高于念珠菌属(70.97%、41.94%)(P<0.05);CT检查诊断曲线下面积0.793(P<0.05)。结论:CT诊断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价值较高。
2020年14期 v.33 2363-2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陈宏光;赵双全;陈文聪;甘雪玲;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2月期间收诊的260例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接受MRI诊断,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再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两种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260例患者中有126例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134例未见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MRI诊断结果显示,260例患者中,有124例为阳性;136例为阴性,准确率为94.62%;MRI诊断的灵敏度为93.65%,特异度为95.52%,阳性预测值为95.16%,阴性预测值为94.12%;经一致性检验,MRI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两者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53)。结论:MRI应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2020年14期 v.33 2365-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冯军丽;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评分分级联合应用于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9月我院154例乳腺肿块患者,均为单发,且拟行乳腺肿块手术切除术,术前均进行UE技术、BI-RADS分级诊断。对比UE技术、BI-RADS分级单一、联合应用价值。结果:154例乳腺肿块患者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块87例,恶性肿块67例;UE技术诊断恶性68例,良性86例;BI-RADS分级诊断恶性70例,良性84例;UE技术、BI-RADS分级联合诊断恶性67例,良性87例。BI-RADS分级、UE技术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较BI-RADS分级、UE技术单一诊断高(P<0.05)。结论:UE技术、BI-RADS评分分级联合应用于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特异度、敏感度较高,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为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2020年14期 v.33 2367-2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龙玉芳;周海军;张号;何玉成;
目的:对比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入住我院的181例孕产妇进行观察,分别予以超声检查(对照组)和MRI检查(观察组),对两组胎儿畸形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胎儿畸形的检出率为95.29%,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胎儿畸形的诊断敏感性为95.29%,特异性为96.88%,准确性为96.13%,漏诊率为4.71%,误诊率为3.13%,与对照组的(82.35%、85.42%、83.98%、17.65%、14.5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诊断方式相比,MRI对胎儿畸形诊断价值较高,可及时发现异常,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推广应用价值高。
2020年14期 v.33 2368-2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吴筱聪;袁醒兰;
目的:探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于手术前行彩超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医院于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38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研究,在术前均采取彩超评估,对比术前彩超评估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彩超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8.79%,其中小腿交通静脉扩张、深浅静脉血栓、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静脉炎的诊断准确率均为91.67%。小腿交通静脉的反流速度慢于股浅静脉瓣、隐—股静脉瓣、腘静脉瓣,且反流时间短于股浅静脉瓣、隐—股静脉瓣、腘静脉瓣,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浅静脉瓣的反流速度、反流时间均高于隐—股静脉瓣、腘静脉瓣、小腿交通静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行彩超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准确的观察到患者患肢深浅静脉的血流情况,并对患者的深静脉结构进行评定,为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2020年14期 v.33 2370-2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谢颖翀;
目的:探讨hs-CPR、IL-6、TNF-α、HCY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预后预测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21例为观察组,根据24h尿mALB结果,将其分为24h尿mALB<30mg(80例)为A组、30~300mg(75例)为B组及>300mg(66例)为C组,同时,选取来我院健康体检的56例为对照组。比较所测试得到的各组数据,确定各指标对糖尿病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ROC),采用卡方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hs-CPR、、IL-6、TNF-α、HCY的水平均为C组>B组>A组>对照组,且各组间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对DN均具有较好的诊断和预后价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hs-CPR、IL-6、TNF-α、HCY与糖尿病肾病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损伤程度临床表现的预测。
2020年14期 v.33 2372-2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 汤海波;鲁菲;
目的:探讨CEA、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肺癌患者58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82例与健康者70例,均接受CEA、CA199与CA125检测,比较三组CEA、CA199与CA125水平,并分析三者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肺癌组、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的CEA、CA199与CA125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CEA、CA199与CA12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CEA、CA199与CA125联合检测可使肺癌检出率有效提高。
2020年14期 v.33 2374-2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 马延伟;田玉;
目的:探讨孕早期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PG)和血脂指标在妊娠期糖尿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间在本院行常规产检的孕妇740例,根据孕24~28周行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妊娠期糖尿病76例为观察组,糖耐量正常664例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于孕7~15周(孕早期)测量体质量指数,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FPG、血脂指标(TG、TC、HDL-C、LDL-C)。结果:观察组孕妇年龄、体质量指数、孕次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孕早期FPG、TG、TC、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FPG、TG、TC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以体重指数为检验变量时,AUC面积最高,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最佳临界值为10.25%,灵敏度为0.740,特异性为0.926。以FPG、TG、TC为检验变量时,AUC面积亦高于0.8,对妊娠期糖尿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孕妇年龄以及孕早期体质量指数、FPG、TG、TC是妊娠期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孕早期体质量指数、FPG、TG、TC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0年14期 v.33 2375-2376+2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